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的話
2020 年,在 COVID-19 疫情的衝擊下,全世界都受到極大的影響;人們必須學習新生活型態。醫療和公衛於此時成為世界公民共同的課題,知識的學習、防疫習慣的落實、工作模式的轉變以及心態的調適,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需要調整;防患於未然已經成為防疫新生活的座右銘。
新興病毒的出現、病毒不斷演化,都迫使人類在醫療科技上不只必須持續精進;病毒舖天蓋地而來,每一個人都無法倖免,疫苗的研究發展,是人類面對挑戰的解藥,更帶出了全球各個面相的隱憂。不論是經濟、社會或環境各方面,再加上資源的不均、經濟發展的差距、知識的落差、戰爭帶來的破壞等等,都在此時成為減損的破口。
2015 年時聯合國提出了「2030 永續發展目標」,有17 個永續發展目標,涵蓋了169 項細項目標、230 個參考指標。內容包括了消除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教育、性別平等、乾淨水與衛生、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合適的工作與經濟發展、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與社區、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保育海洋生態、保育陸域生態、和平正義和健全的制度、夥伴關係等17 個項目;在面臨病毒浩劫的今天,更突顯了其重要性。聯合國希望藉此引導各個國家、企業、人民,透過行動與政府決策,一起努力做到永續發展的願景,對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有更多的關懷及保護,對於此生活的人類有更健康的環境,發揮人道精神讓地球村的概念落實且彼此友善。
捐血運動,也是在這樣的初衷下產生。醫療科技再進步,血液至今仍然無法取代,但在面對少子化和高齡化的社會變遷之下,血液要能源源不竭,也將成為一個永續議題。台灣從過去血液買賣一直到血液能百分之百自給自足,也是歷經了數十年的歷程,和許多先進、無私奉獻的捐血人、熱心公益的企業團體,一起建立起今日的榮景。
捐血機構要在少子化和高齡化的雙重衝擊之下,找出新的對策,才能讓血液捐供平衡成為永續的志業;面對這兩年的疫情打擊,相信只是過渡期,在各項對民眾的積極宣導下,仍然對醫療需血的病人做出最大的貢獻,發揮大愛,讓病人們度過難關,是眾生的殷殷期待。
台灣有讓人引以為傲的世界最高國民捐血率,血量在穩定成長外,更還要在血液的品質及安全上做更嚴縝的把關和篩檢。捐血是公益行動,但在公益的背後,卻是醫療行為中的重要一環、救人治病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捐血事業在前端要能持續勸募足夠的血液提供醫療使用,也為了要有安全的血源必須加強協助捐血者自我健康的照護;後端要在成分、檢驗、供應做更多的優化和科研,將病人的用血安全視為己任;同時要開發更多的年輕族群能關注捐血運動,加入定期捐血的行列,才能將血液事業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
台灣血液基金會發行永續報告書,也是對於經濟、社會、環境等層面的永續脈絡做了一次總整理;非營利組織是應該善盡社會責任,讓需要用血的病人都有血可用,也營造一個有溫度的平台,持續勸募血液,為捐血者服務、為用血者把關,對社會共好盡一份心力,讓愛永續。
中華捐血運動協會 理事長
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的話
2020 年,在 COVID-19 疫情的衝擊下,全世界都受到極大的影響;人們必須學習新生活型態。醫療和公衛於此時成為世界公民共同的課題,知識的學習、防疫習慣的落實、工作模式的轉變以及心態的調適,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需要調整;防患於未然已經成為防疫新生活的座右銘。
新興病毒的出現、病毒不斷演化,都迫使人類在醫療科技上不只必須持續精進;病毒舖天蓋地而來,每一個人都無法倖免,疫苗的研究發展,是人類面對挑戰的解藥,更帶出了全球各個面相的隱憂。不論是經濟、社會或環境各方面,再加上資源的不均、經濟發展的差距、知識的落差、戰爭帶來的破壞等等,都在此時成為減損的破口。
2015 年時聯合國提出了「2030 永續發展目標」,有17 個永續發展目標,涵蓋了169 項細項目標、230 個參考指標。內容包括了消除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教育、性別平等、乾淨水與衛生、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合適的工作與經濟發展、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與社區、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保育海洋生態、保育陸域生態、和平正義和健全的制度、夥伴關係等17 個項目;在面臨病毒浩劫的今天,更突顯了其重要性。聯合國希望藉此引導各個國家、企業、人民,透過行動與政府決策,一起努力做到永續發展的願景,對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有更多的關懷及保護,對於此生活的人類有更健康的環境,發揮人道精神讓地球村的概念落實且彼此友善。
捐血運動,也是在這樣的初衷下產生。醫療科技再進步,血液至今仍然無法取代,但在面對少子化和高齡化的社會變遷之下,血液要能源源不竭,也將成為一個永續議題。台灣從過去血液買賣一直到血液能百分之百自給自足,也是歷經了數十年的歷程,和許多先進、無私奉獻的捐血人、熱心公益的企業團體,一起建立起今日的榮景。
捐血機構要在少子化和高齡化的雙重衝擊之下,找出新的對策,才能讓血液捐供平衡成為永續的志業;面對這兩年的疫情打擊,相信只是過渡期,在各項對民眾的積極宣導下,仍然對醫療需血的病人做出最大的貢獻,發揮大愛,讓病人們度過難關,是眾生的殷殷期待。
台灣有讓人引以為傲的世界最高國民捐血率,血量在穩定成長外,更還要在血液的品質及安全上做更嚴縝的把關和篩檢。捐血是公益行動,但在公益的背後,卻是醫療行為中的重要一環、救人治病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捐血事業在前端要能持續勸募足夠的血液提供醫療使用,也為了要有安全的血源必須加強協助捐血者自我健康的照護;後端要在成分、檢驗、供應做更多的優化和科研,將病人的用血安全視為己任;同時要開發更多的年輕族群能關注捐血運動,加入定期捐血的行列,才能將血液事業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
台灣血液基金會發行永續報告書,也是對於經濟、社會、環境等層面的永續脈絡做了一次總整理;非營利組織是應該善盡社會責任,讓需要用血的病人都有血可用,也營造一個有溫度的平台,持續勸募血液,為捐血者服務、為用血者把關,對社會共好盡一份心力,讓愛永續。
中華捐血運動協會 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