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目標


   台灣血液基金會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盤點表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落實社會責任照護弱勢團體
  • 不涉及專業如清潔外包工作優先聘用政府立案身障人士之社福慈善機構辦理,以增加弱勢族群就業機會,或規劃雇請身障人士(如小蜜蜂宣傳車隊)進行捐血宣傳。協助其脫離貧困生活。
  • 各項會議及活動(如表揚大會、記者會、中秋員工禮盒、志工教育訓練)所訂購餐盒優先向弱勢團體訂購(如喜憨兒、庇護工廠),捐血紀念品方面則以偏鄉或原民在地小農及文創等,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就業機會及鼓勵地方創生、推廣在地特色。
珍惜糧食
捐贈食物
  • 於各定點張貼有關食物銀行資訊,周知捐血人或社團可以把多餘的物資(例如捐血單位贈送的食品類贈品)轉送到食物銀行,幫助更多弱勢族群。
  • 定期清理快到期存放冰箱食物,提醒同仁食用,避免丟棄浪費。
  • 時常提醒同仁不浪費食物珍惜糧食之宣導。
照顧捐血人健康及用血安全無虞為中心

捐血人健康管理如下:

  • 為保障捐血安全,捐血前先行面談,以了解捐血人健康狀況能否捐血,捐血中留意捐血人可能發生的不適徵候,並進行必要之處置,捐血後則進行相關衛教說明。
  • 從2015年本會針對40歲以上且2年內重複持續捐血的捐血人,每3年提供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糖化血色素(HbA1c)等三項檢驗各一次;同時提供身體質量指數(BMI)於捐血檢驗報告供捐血人參考,讓捐血人自我檢視,避免因肥胖及三高衍生各種慢性疾病,幫助捐血人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 協助捐血人自我健康照護,本會透過官方帳號推播及各式衛教影片、文宣,提醒捐血人捐血前後照護事項,以及對首捐者推播捐血後關懷;並與醫療院所合作提供定期捐血者施作腹部超音波檢查。
  • 醫護同仁確實執行標準作業程序(SOP),以維護血液品質,並加強同仁扎針技巧訓練,以降低捐血人因捐血造成血腫、瘀青等不適狀況發生。
  • 目前捐血作業場所均納保公共意外險,捐血人於捐血作業場所發生意外可獲得更佳保障。
  • 因應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醫療量能,本會強化人員、環境、設備的防疫措施及防疫宣傳,使捐血人能安心捐血,讓捐血過程更安全,以提供充裕醫療用血。
     

用血者安全管理如下:

  • 本會推動建立無償捐血制度,秉持公平原則,不分貧富,確保醫療用血供應無虞,滿足病患用血之需求,挽救生命。
  • 促進輸血醫學界戮力推廣病人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的觀念,本會在取得澳洲國家血液管理局同意後將其出版之「病人血液管理指引」譯成中文本,編印成冊分送醫界,希能藉此拋磚引玉,將病人血液管理之觀念廣為流傳,冀期寶貴血液資源被精實運用,避免未來缺血之情形發生。
  • 以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協助判定困難血型的技術,成果獲國際肯定,本會對分子生物學於血庫的應用發展之研究不遺餘力,自2016年起利用次世代定序作血型的基因檢測,藉此提供具有高通量、快速、準確且全面性的血型基因分型優勢,輔助困難血型之判定,協助臨床醫療,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並獲得肯定。
  • 製備冷凍紅血球,建立本國稀有血型庫:本會自2001年起遇有稀有血型血品捐入時,即將紅血球濃厚液製成「冷凍紅血球」,於-65℃保存10年,建立本國稀有血型庫,提供醫院輸用及國際稀有血型庫支援系統。
  • 為提升病患輸血品質及降低輸血反應之風險,於2021年8月全面供應儲存前減白紅血球濃厚液,以增進病患用血福祉。
  • 落實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LI)預防措施,醫療用血漿以男性血漿優先供應為原則。
  • 當醫院病患需要特殊血品時,依據現有庫存或已建檔的捐血人資料庫中提供符合的血品,達成精準醫學的目標。
  • 提供主動即時送血服務,除多次在重大意外事件發生時如2018年花蓮地區強震造成的災害、台鐵宜蘭線蘇澳鎮新馬車站旁發生的普悠瑪自強號列車脫軌事故及2021年北迴線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即時送血至事故地點所轄之捐血點,使血液能供應無虞外,也送血至金門及馬祖二外島以確保需要用血者均有血可用,及時提供醫療救助。
  • 提供符合國際標準之高品質及價格低廉之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第八凝血因子、第九凝血因子等血液製劑及紅血球、血小板及血漿等各種血品,讓國人能取得安全、有效、高品質、負擔得起的優質藥物與血品,免於罹病之恐懼。
  • 供應安全的醫療用血:本會對捐入之血液進行相關檢驗,包括EIA 病毒檢驗、(HBsAg、Anti-HCV、Anti-HIV、Anti-HTLV)、病毒核酸檢驗(HIV、HBV、HCV)、生化檢驗 ( ALT檢驗)、梅毒血清檢驗 ( TPPA、RPR)及ABO 血型、Rh血型檢驗,以防範愛滋、肝炎等輸血感染的疾病。2019-2021年皆無輸血感染案例發生。
  • 為了縮短血液的病毒檢驗空窗期,提高檢驗敏感度,從2013年起,本會對醫療用血全面導入NAT檢驗,搭配原有的病毒血清檢驗,對愛滋、B型及C型肝炎(HIV、HBV及HCV)三項病毒同時使用兩種檢驗方法,雙重把關。2013年至今,未發生因輸血感染愛滋病毒(HIV)的事件,大幅提升了用血的安全性。
宣導捐血救人觀念、培育專業優質人才
  • 對社會大眾宣導:透過拍攝各類宣傳影片及刊物、官方帳號、網站等自媒體廣宣途徑,向民眾傳遞血液知識及捐血訊息,以提高曝光度,強化社會影響力。
  • 對學校宣導:捐血觀念向下扎根,透過教材置入及邀請國中小師生參訪、辦理學生營隊,讓正確的捐血觀念從小建立。另推動高中職校園捐血宣導,透過講座傳遞捐血相關知識。辦理捐血社團座談會,會中分享捐血新知,並透過校外參訪介紹血液處理流程。與大專院校合作,提供學子暑期實習、課堂作業機會,認識捐血運動推行方式。
  • 對社團宣導:辦理各式講座、提供社會團體、志工,提升相關人員對於血液知識之水平。
  • 對醫院宣導:本會出版「精實輸血手冊」,以各科常見的適應症為主,導入適當的用血指引,並加入臨床相關情境或替代治療方案,期能提供臨床醫師更多的治療思考。每年印製萬餘冊分送各醫院,深受醫師們的肯定。捐血中心負責醫師受邀至醫院進行專題演講宣導精實輸血醫療的新知,推廣節約用血的觀念。
  • 宣傳捐血健康須知與避免利用捐血檢驗愛滋,深入學校、部隊建立年輕族群健康捐血觀念。
  • 辦理新進員工通識教育及在職員工內部專業訓練,同時鼓勵員工參與外部訓練,提供公假公費補助,以提升專業技能。
  • 提倡終身學習、培養第2專長,鼓勵員工在職進修,有助員工個人於機構內職涯轉換與向心力,畢業時給予表揚(或敍薪晉級)。
  • 不定期辦理專題演講,聘請專業領域專家如分享臨床醫療新知。定期舉辦專業期刊報告,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知識與素養。分享個人的專業領域、閱讀心得、興趣嗜好等多元化內容,除可訓練員工演講台風外,也讓其他員工學習或體會不同領域事物。
提供性別平等工作環境
  • 徵選工作人員,不限性別,僅需具備相關學經歷(除專業人員須有專業證照外),敍薪等級無性別差別待遇。
  • 職場升遷、調動及敘獎均依個人專業技能及工作表現為依據,不因性別有所區別。
  • 本會員工均享有各項性別平等措施,如產假、產檢假、陪產檢及陪產假、育嬰假、生理假、家庭照顧假及哺(集)乳時間等。
  • 訂定本會「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提供所屬員工、或求職者或受服務人員免於性騷擾之工作及受服務環境,於會本部及各捐血中心設立申訴管道:專線電話、專用傳真及專用(或電子)信箱。
  • 全體員工女男人數佔比:女性多於男性;主管也有女性同仁擔任(處長級男女各半,前任執行長為女性)。其他如勞資會議、職業安全衛生等委員會,均有女性同仁參與會議。
  • 執行母性健康保護計畫,預防工作場所物理、化學、生物、人因、社會心理危害,影響女性勞工妊娠及分娩後之母體、胎兒健康及育齡期之生殖健康。
  • 保障女性捐血人各類表揚名額:各類表揚如晉見總統、表揚大會等,均提供女性保障名額。
提供員工潔淨飲水及作業環境衛生
  • 維護飲用水衛生:每季檢測飲水水質及每半年清洗水塔,飲用水設備定期清洗、維護。
  • 環境清潔打掃:委外由專人清潔打掃辦公作業場所,以隨時保持環境衛生。
  • 委外環境消毒,視疫情情況調整施藥次數。所有作業場所每年至少實施一次病媒防治除蟲消毒作業。室內安裝自動感應消毒器,及空氣濾清器設備。
  • 實驗室操作過程所產生的廢液均按照試劑說明書及依環保法規處理,不汙染水資源環境。
  • 生物醫療廢污水以市售漂白水稀釋至0.5-0.6% (約5,000 ppm),浸泡 1 天後,由下水道排出,避免二次汙染。
  • 水資源管理:實驗室設置RO製水系統,並設置製程水回收循環再利用。
採取節電措施,提升用電效能
  • 辦公及作業區陸續改換LED省電燈具,不需長時間開燈區域裝設感應燈具節電。
  • 電腦設備全面設定定時自動關機模式,以節省用電並降低駭客入侵機會。
  • 採購綠色標章之節能設備。
  • 建置太陽能光電裝置自發自用,降低對於中央用電依賴。
  • 張貼標語鼓勵員工低樓層盡量走樓梯,不搭乘電梯。會議室不使用時,隨手關燈及關閉空調設備,節能減碳。
建立企業公益形象、提供優質職安工作環境
  • 規劃完整薪資結構,各項加給、津貼、員工年節獎金、各項福利補助(如:婚喪生育、生日禮金、 員工活動等補助)、勞/健/團保及退休金,同仁可辦理留職停薪,保障其工作機會措施。
  • 成立健康促進小組,申辦健康促進職場認證,照顧員工健康,提高工作品質,創造幸福企業。
  • 訂定安全衛生工作管理作業規範、緊急應變作業規範、持續營運作業相關規範及安全衛生工作守則,設置職安單位及災害應變小組,推行及因應職安相關事項,建置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
  • 提升安全工作環境建置自動壓板機取代人工壓板、採用安全針具、實驗室內裝設HEPA維持清淨度等,提供個人防護設備(包含實驗衣、拋棄式手套、護目鏡、面罩、口罩、工作鞋、防寒衣),保護同仁。成為優質職安且穩定工作環境,員工離職率極低。
  • 舉辦戶外聯誼活動、定期健康檢查、提醒同仁休息及準時下班;並進行心理教育訓練及物理治療師指導避免職業傷害。不定期辦理員工健康促進活動,及諮商、舒壓、放鬆、物理治療等課程。
  • 所有作業場所均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範與本會安全衛生管理作業規範規定每半年辦理一次二氧化碳濃度測定。
強化科技資訊架構持續改善達成永續經營
  • 建置血液管理資訊系統(BMS),使每一個捐血中心、捐血站、捐血室與捐血車的資訊均能相互連結,全台同步提供最新限捐資料,故能即時列管不適捐血者及攔截不合格血品,確保用血安全。所有的高端資訊設備均置放於專業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與DR(Disaster Recovery,災害復原)機房,同步異地備援,提升系統的穩定性與高度安全性,以防止不可預期的災難發生,避免影響捐血及供血業務。為維持該系統有效性,每年進行異地備援演練1次,因應災害發生時候備援,確保捐供血作業持續運作,達供血無虞之目標。
  • 從2018年血液管理資訊系統(BMS)上線之後設置「捐血人專區」系統,捐血人可在系統查詢歷次捐血紀錄、下次可捐日、表揚紀錄,線上下載捐血證明及「預約捐血」的服務,在一個月內的「全血捐血預約」,捐血定點都能接受預約,系統也會在預約日的2天前,主動以E-mail提醒;所有的操作在個人電腦、手機或平板都可進行,讓捐血成為一件既方便又簡單的好事,也為捐血人節省等候時間。
  • 建置血品自動貼標設備,提升輸血安全與效率:自2018年起率先委請廠商客製化自動貼標設備,該設備可自動執行血品標籤條碼之讀取、產標、黏貼、壓合標籤使緊密黏貼於血袋上及確保條碼檢核作業之正確性,提升輸血流程效率與安全。

  • 於2019年全面引進新款自動壓板機,替代手工作業,減輕人力負荷,使血液作業簡化與標準化、可追溯製程。

  • 打造更高品質之血液成分製備的作業環境:為符合PIC/S GMP的要求,台南捐血中心新作業場所著手規劃成分血品作業區、細菌檢驗室等整體作業動線,增進血品製程作業環境潔淨度,及強化整體血品流動鏈之品質控管,打造最佳的血品製備作業環境。
  • 預防無預警之停電,各捐血中心愛心樓及各捐血站皆設置緊急發電機或UPS不斷電系統,維持捐供血核心作業之正常運作。
  • 對於捐血人捐血檢驗皆採用國際血液中心主流系統,以確保國人病人用血安全,同時減少國際間差異。
國血國用平等調配供血無虞
  • 偏遠及離島地區供血無遠弗屆,本會轄區各捐血中心非常重視偏遠及離島地區之供血。台北中心經航運每週運送血品至金門醫院,隔週運送至馬祖醫院;高雄中心每日配送血品至澎湖馬公捐血站,週三配送蘭嶼地區,綠島地區用血則由衛福部台東醫院領取血品代供綠島地區使用,以病患生命需求為考量,確保偏遠及離島地區供血無虞。
  • 高雄捐血中心以「南台灣、偏鄉、離島病患用血的守護神」獲得2019年第22屆「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週邊類/公益服務組」「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殊榮。
  • 本會配合政府「國血國用」衛生政策及依據「血液製劑條例」、「血液製劑發展方案」收集國人無償捐血之血漿原料運送至澳洲CSL血漿工廠,投產製造"國血製劑益康"產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第八凝血因子及第九凝血因子)以供應國內醫療使用。本會提供國血製劑自給自足,係為提升血液製劑品質安全,確保國內藥源穩定供應無虞,也避免引進國外製劑可能導入新傳染病原的風險,維護病患用藥安全。
  • 主動規劃運送血品至各城鄉醫療院所,縮短城鄉用血差異,保障每位需血療疾的病人的醫療權益。
廣設捐血場所
建立永續發展
的基石
  • 於各縣市廣設捐血點,並有巡迴捐血車觸及鄉鎮及外島,便利捐血人捐血,成為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愛心景點。
  • 持續規劃推動年輕族群捐血招募,每年設計年輕族群專屬捐血招募活動,為各市鎮未來血源建立永續發展的基石。

資源再利用

響應生態保育

  • 本會努力促進擬報廢血液資源再利用,除了優先供應醫療用血外,讓剩餘無法供應的血漿可以資源再利用,減少血品浪費。
  • 對於不適合輸給病人之不合格血品,除銷毀外,在個資保密下,可提供國內生技廠商研發再利用,對醫院血庫內快到保存期限血品,協助轉供其他醫療院所,提升血品利用率及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 將無感染之虞的醫療廢棄物塑膠用品(如捐血用分離套)交由政府立案合格之資源回收廠商再利用,以減少焚化,降低空污,並達成資源永續利用。
  • 針對國血製劑及血品運送之保存箱,採購可重複循環再利用材料取代汙染環境的保麗龍,以減少環境污染。
  • 本會志工、員工及捐血運動協會會員,聯誼活動辦理黑面琵鷺保育等生態教育推廣,讓參與者了解個人生活與生態永續息息相關。
  • 利用電子化捐血登記表與電子檢驗報告及電子公文系統,減少紙張列印寄發,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節能減碳

創造友善環境

  • 為因應時代潮流,本會已規劃將各捐血中心現有之中、大型柴油捐血車,逐年汰換為電動捐血車。
  • 於2021年10月25日取得「富邦號」中型電動捐血車之使用許可,為亞洲首輛電動捐血車。「富邦號」每次出勤採血作業,除可以減少48% 的碳排量外,更提供無噪音、無廢氣的捐血友善環境。
  • 增加室內捐血點,提升定點捐血比率及運用油電雙能源捐血車(1部)及無動力車(2部)辦理捐血活動,減少外出柴油捐血車出勤以降低廢氣排放。
  • 未來接受企業、團體或民眾等捐贈捐血車時,將環保電動車輛納入推廣。戶外捐血定點設置無動力捐血車,使捐血作業以電能取代柴油發電。
  • 推動電子化,建置「經費管理系統」、「公文電子系統」、「人事薪資/規劃差勤系統」及「財會系統」,實施線上簽核作業、電子交換及電子布告欄等各項相關作業,以電子化處理朝無紙化目標努力。
  • 2018年血液管理資訊系統(BMS)上線後,原紙本捐血登記表、健康問卷均改採平板或電腦輸入及數位簽名確認,並可提前「網路預填」,此外,鼓勵捐血民眾以電子郵件收取檢驗報告;導入醫院網路訂血,使訂血更具便利性、時效性與正確性,減少紙本及傳真作業,藉此無紙化措施朝節能減碳目標努力。
  • 捐血紀念品朝環保概念規劃及製作,申購物品及設備時,優先採購具有綠色標章或節能環保標章之產品,以減少環境污染,例如減塑、環保材質、包裝減量等。
  • 陸續汰換舊有儀器設備,引進相對節能及環保材質之新設備,例如:核酸檢驗:Grifols Panther System及免疫病毒檢驗:Abbott Alinity s System,功能多元化,效率提升,節省空間,並於新建置之實驗室設施優先使用節能及環保之材質。

護生公益與

保育海洋環境

  • 台南捐血中心自2019年起,以冬季必到台南過冬的保育類黑面琵鷺為主題,及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合作設計黑琵意象吉祥物,透過捐血活動、捐血紀念品設計結合黑面琵鷺保育訊息,共同邀請愛心朋友一起發出更大的愛捐血、護黑琵聲音。
  • 所有實驗醫療廢水,均依環保法規處理,不隨意排放至水溝流到河川汙染海洋環境。
  • 員工健康促進活動結合淨灘,回收海岸汙染物,保護海洋生態。

綠化周邊保育

環境減少破壞

  • 所屬辦公環境以植樹綠化周邊環境,對淨化空氣品質及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 台中捐血中心製作石虎系列各式贈品(娃娃吊飾、背包、飲料提袋),作為捐血紀念品,捐血車進行石虎家族相關系列之彩繪,以協助推廣民眾之動物保育觀念。
  • 自2015年起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透過捐血活動、捐血紀念品設計結合台灣黑熊保育訊息。每年高雄捐血中心以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吉祥物「黑寶」為主題,設計限量黑熊紀念品與定期定點捐血活動,讓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的可愛黑寶與愛心朋友一起發出更大的愛捐血、護黑熊聲音。
公平、正義的制度
  • 本會暨各捐血中心各項人評會議之召開,皆按議事程序辦理,過程公開公正,公平合理。
  • 本會暨各捐血中心成立採購審議小組,採購案件經審議小組議決後,辦理公開招標、比價,過程公開公正,公平合理。
  • 本會內部制度規章制定,過程公開透明。

永續經營結合

多元夥伴關係

促進合作提升供血服務

  • 本會長期參與亞太血液連線(Asia Pacific Blood Network , APBN),藉由與亞太地區各會員機構間知識經驗的交流、分享與溝通,提升台灣血液事業在國際的能見度,與國際接軌並學習新的科技與技能。亞太血液連線成立於2006年,目前除了本會之外還包含澳洲、紐西蘭、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北京、澳門、泰國等國家地區的捐供血機構為會員。APBN成立的使命主要是致力於亞太地區自願無償捐血的推廣,讓病患獲得安全、充足、有效、適合病情需求及符合成本的血液及製品。會員間藉由APBN定期的聚會溝通及平時執行資訊交流(Knowledge exchange)、政策合作、實務作業流程的比較及改善,提升血液品質。
  • 擴大捐血效應,與大型指標型夥伴展開異業合作,如LINE、臉書(FB)等國際企業,知名動漫、知名人士或藝人等,能更加吸引民眾關注捐血議題。
  • 強化與捐血團體(如社團、公司、行號、部隊及學校、廟宇)關係的經營,感謝及表揚辦理捐血活動,維護良好互動。
  • 建置「醫院網路訂血」,醫療院所可以線上訂血、下載電子媒體交換檔、申請血液諮詢等服務,並可以線上填報輸血反應、輸血感染調查及查詢捐血中心處理結果,為病人健康協同合作。
  • 配合政府政策設立新冠病毒(COVID-19)指定實驗室,協助國內厚植檢驗量能,執行血品安全調查,並通報疾病管制署作為防疫監測。
  • 針對捐血檢出HIV、HBV等傳染性疾病個案,依法通報疾病管制署,提升國內防疫效能。
  • 持續與亞太鄰近血液中心(包含新加坡血液中心、大陸長沙、江蘇、廣州血液中心)針對血液檢驗、捐血人招募等議題交換意見及學習,並與大陸青島血液中心簽訂合作協議,交流學習促進合作,永續經營夥伴關係。
  • 2021年國際扶輪社透過大型捐血車(大發扶輪二號)的捐贈過程,陳報台灣地區捐供血狀況提供國際總社了解,並與韓國扶輪姊妹社交流台灣血液招募的成績。
  • 2012年09月20日索羅門群島醫檢師、2019年11月27日香港紅十字會血液服務中心高階護理人員等至本會捐血中心交流血源招募與捐供血作業流程。
  • 2019年12月16-17日 韓國衛生福利部生物倫理政策司(Division of  Bioethics Policy,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與韓國紅十字會血液服務總部(KRCBS, Korean Red Cross Blood Services)派員至本會捐血中心參訪,學習重點包含:捐血招募、Bl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GMP等主題,並安排實地參訪捐血室、捐血車及捐血活動現場。
  • 2018年12月12日本會主辦第5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血液安全政策論壇,計有16個經濟體共42位代表至台北捐血中心參訪,實地瞭解高效能集中檢驗及血液處理的各項成效。
  • 2018年05月04日來自於馬來西亞、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尼等4個國家血液中心人員至台北捐血中心參訪。

 

永續發展目標


  台灣血液基金會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盤點表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落實社會責任照護弱勢團體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不涉及專業如清潔外包工作優先聘用政府立案身障人士之社福慈善機構辦理,以增加弱勢族群就業機會,或規劃雇請身障人士(如小蜜蜂宣傳車隊)進行捐血宣傳。協助其脫離貧困生活。
  • 各項會議及活動(如表揚大會、記者會、中秋員工禮盒、志工教育訓練)所訂購餐盒優先向弱勢團體訂購(如喜憨兒、庇護工廠),捐血紀念品方面則以偏鄉或原民在地小農及文創等,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就業機會及鼓勵地方創生、推廣在地特色。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珍惜糧食

捐贈食物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於各定點張貼有關食物銀行資訊,周知捐血人或社團可以把多餘的物資(例如捐血單位贈送的食品類贈品)轉送到食物銀行,幫助更多弱勢族群。
  • 定期清理快到期存放冰箱食物,提醒同仁食用,避免丟棄浪費。
  • 時常提醒同仁不浪費食物珍惜糧食之宣導。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照顧捐血人健康及用血安全無虞為中心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捐血人健康管理如下:

  • 為保障捐血安全,捐血前先行面談,以了解捐血人健康狀況能否捐血,捐血中留意捐血人可能發生的不適徵候,並進行必要之處置,捐血後則進行相關衛教說明。
  • 從2015年本會針對40歲以上且2年內重複持續捐血的捐血人,每3年提供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糖化血色素(HbA1c)等三項檢驗各一次;同時提供身體質量指數(BMI)於捐血檢驗報告供捐血人參考,讓捐血人自我檢視,避免因肥胖及三高衍生各種慢性疾病,幫助捐血人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 協助捐血人自我健康照護,本會透過官方帳號推播及各式衛教影片、文宣,提醒捐血人捐血前後照護事項,以及對首捐者推播捐血後關懷;並與醫療院所合作提供定期捐血者施作腹部超音波檢查。
  • 醫護同仁確實執行標準作業程序(SOP),以維護血液品質,並加強同仁扎針技巧訓練,以降低捐血人因捐血造成血腫、瘀青等不適狀況發生。
  • 目前捐血作業場所均納保公共意外險,捐血人於捐血作業場所發生意外可獲得更佳保障。
  • 因應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醫療量能,本會強化人員、環境、設備的防疫措施及防疫宣傳,使捐血人能安心捐血,讓捐血過程更安全,以提供充裕醫療用血。

 

用血者安全管理如下:

  • 本會推動建立無償捐血制度,秉持公平原則,不分貧富,確保醫療用血供應無虞,滿足病患用血之需求,挽救生命。
  • 促進輸血醫學界戮力推廣病人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的觀念,本會在取得澳洲國家血液管理局同意後將其出版之「病人血液管理指引」譯成中文本,編印成冊分送醫界,希能藉此拋磚引玉,將病人血液管理之觀念廣為流傳,冀期寶貴血液資源被精實運用,避免未來缺血之情形發生。
  • 以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協助判定困難血型的技術,成果獲國際肯定,本會對分子生物學於血庫的應用發展之研究不遺餘力,自2016年起利用次世代定序作血型的基因檢測,藉此提供具有高通量、快速、準確且全面性的血型基因分型優勢,輔助困難血型之判定,協助臨床醫療,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並獲得肯定。
  • 製備冷凍紅血球,建立本國稀有血型庫:本會自2001年起遇有稀有血型血品捐入時,即將紅血球濃厚液製成「冷凍紅血球」,於-65℃保存10年,建立本國稀有血型庫,提供醫院輸用及國際稀有血型庫支援系統。
  • 為提升病患輸血品質及降低輸血反應之風險,於2021年8月全面供應儲存前減白紅血球濃厚液,以增進病患用血福祉。
  • 落實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LI)預防措施,醫療用血漿以男性血漿優先供應為原則。
  • 當醫院病患需要特殊血品時,依據現有庫存或已建檔的捐血人資料庫中提供符合的血品,達成精準醫學的目標。
  • 提供主動即時送血服務,除多次在重大意外事件發生時如2018年花蓮地區強震造成的災害、台鐵宜蘭線蘇澳鎮新馬車站旁發生的普悠瑪自強號列車脫軌事故及2021年北迴線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即時送血至事故地點所轄之捐血點,使血液能供應無虞外,也送血至金門及馬祖二外島以確保需要用血者均有血可用,及時提供醫療救助。
  • 提供符合國際標準之高品質及價格低廉之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第八凝血因子、第九凝血因子等血液製劑及紅血球、血小板及血漿等各種血品,讓國人能取得安全、有效、高品質、負擔得起的優質藥物與血品,免於罹病之恐懼。
  • 供應安全的醫療用血:本會對捐入之血液進行相關檢驗,包括EIA 病毒檢驗、(HBsAg、Anti-HCV、Anti-HIV、Anti-HTLV)、病毒核酸檢驗(HIV、HBV、HCV)、生化檢驗 ( ALT檢驗)、梅毒血清檢驗 ( TPPA、RPR)及ABO 血型、Rh血型檢驗,以防範愛滋、肝炎等輸血感染的疾病。2019-2021年皆無輸血感染案例發生。
  • 為了縮短血液的病毒檢驗空窗期,提高檢驗敏感度,從2013年起,本會對醫療用血全面導入NAT檢驗,搭配原有的病毒血清檢驗,對愛滋、B型及C型肝炎(HIV、HBV及HCV)三項病毒同時使用兩種檢驗方法,雙重把關。2013年至今,未發生因輸血感染愛滋病毒(HIV)的事件,大幅提升了用血的安全性。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宣導捐血救人觀念、培育專業優質人才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對社會大眾宣導:透過拍攝各類宣傳影片及刊物、官方帳號、網站等自媒體廣宣途徑,向民眾傳遞血液知識及捐血訊息,以提高曝光度,強化社會影響力。
  • 對學校宣導:捐血觀念向下扎根,透過教材置入及邀請國中小師生參訪、辦理學生營隊,讓正確的捐血觀念從小建立。另推動高中職校園捐血宣導,透過講座傳遞捐血相關知識。辦理捐血社團座談會,會中分享捐血新知,並透過校外參訪介紹血液處理流程。與大專院校合作,提供學子暑期實習、課堂作業機會,認識捐血運動推行方式。
  • 對社團宣導:辦理各式講座、提供社會團體、志工,提升相關人員對於血液知識之水平。
  • 對醫院宣導:本會出版「精實輸血手冊」,以各科常見的適應症為主,導入適當的用血指引,並加入臨床相關情境或替代治療方案,期能提供臨床醫師更多的治療思考。每年印製萬餘冊分送各醫院,深受醫師們的肯定。捐血中心負責醫師受邀至醫院進行專題演講宣導精實輸血醫療的新知,推廣節約用血的觀念。
  • 宣傳捐血健康須知與避免利用捐血檢驗愛滋,深入學校、部隊建立年輕族群健康捐血觀念。
  • 辦理新進員工通識教育及在職員工內部專業訓練,同時鼓勵員工參與外部訓練,提供公假公費補助,以提升專業技能。
  • 提倡終身學習、培養第2專長,鼓勵員工在職進修,有助員工個人於機構內職涯轉換與向心力,畢業時給予表揚(或敍薪晉級)。
  • 不定期辦理專題演講,聘請專業領域專家如分享臨床醫療新知。定期舉辦專業期刊報告,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知識與素養。分享個人的專業領域、閱讀心得、興趣嗜好等多元化內容,除可訓練員工演講台風外,也讓其他員工學習或體會不同領域事物。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提供性別平等工作環境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徵選工作人員,不限性別,僅需具備相關學經歷(除專業人員須有專業證照外),敍薪等級無性別差別待遇。
  • 職場升遷、調動及敘獎均依個人專業技能及工作表現為依據,不因性別有所區別。
  • 本會員工均享有各項性別平等措施,如產假、產檢假、陪產檢及陪產假、育嬰假、生理假、家庭照顧假及哺(集)乳時間等。
  • 訂定本會「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提供所屬員工、或求職者或受服務人員免於性騷擾之工作及受服務環境,於會本部及各捐血中心設立申訴管道:專線電話、專用傳真及專用(或電子)信箱。
  • 全體員工女男人數佔比:女性多於男性;主管也有女性同仁擔任(處長級男女各半,前任執行長為女性)。其他如勞資會議、職業安全衛生等委員會,均有女性同仁參與會議。
  • 執行母性健康保護計畫,預防工作場所物理、化學、生物、人因、社會心理危害,影響女性勞工妊娠及分娩後之母體、胎兒健康及育齡期之生殖健康。
  • 保障女性捐血人各類表揚名額:各類表揚如晉見總統、表揚大會等,均提供女性保障名額。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提供員工潔淨飲水及作業環境衛生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維護飲用水衛生:每季檢測飲水水質及每半年清洗水塔,飲用水設備定期清洗、維護。
  • 環境清潔打掃:委外由專人清潔打掃辦公作業場所,以隨時保持環境衛生。
  • 委外環境消毒,視疫情情況調整施藥次數。所有作業場所每年至少實施一次病媒防治除蟲消毒作業。室內安裝自動感應消毒器,及空氣濾清器設備。
  • 實驗室操作過程所產生的廢液均按照試劑說明書及依環保法規處理,不汙染水資源環境。
  • 生物醫療廢污水以市售漂白水稀釋至0.5-0.6% (約5,000 ppm),浸泡 1 天後,由下水道排出,避免二次汙染。
  • 水資源管理:實驗室設置RO製水系統,並設置製程水回收循環再利用。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採取節電措施,提升用電效能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辦公及作業區陸續改換LED省電燈具,不需長時間開燈區域裝設感應燈具節電。
  • 電腦設備全面設定定時自動關機模式,以節省用電並降低駭客入侵機會。
  • 採購綠色標章之節能設備。
  • 建置太陽能光電裝置自發自用,降低對於中央用電依賴。
  • 張貼標語鼓勵員工低樓層盡量走樓梯,不搭乘電梯。會議室不使用時,隨手關燈及關閉空調設備,節能減碳。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建立企業公益形象、提供優質職安工作環境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規劃完整薪資結構,各項加給、津貼、員工年節獎金、各項福利補助(如:婚喪生育、生日禮金、 員工活動等補助)、勞/健/團保及退休金,同仁可辦理留職停薪,保障其工作機會措施。
  • 成立健康促進小組,申辦健康促進職場認證,照顧員工健康,提高工作品質,創造幸福企業。
  • 訂定安全衛生工作管理作業規範、緊急應變作業規範、持續營運作業相關規範及安全衛生工作守則,設置職安單位及災害應變小組,推行及因應職安相關事項,建置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
  • 提升安全工作環境建置自動壓板機取代人工壓板、採用安全針具、實驗室內裝設HEPA維持清淨度等,提供個人防護設備(包含實驗衣、拋棄式手套、護目鏡、面罩、口罩、工作鞋、防寒衣),保護同仁。成為優質職安且穩定工作環境,員工離職率極低。
  • 舉辦戶外聯誼活動、定期健康檢查、提醒同仁休息及準時下班;並進行心理教育訓練及物理治療師指導避免職業傷害。不定期辦理員工健康促進活動,及諮商、舒壓、放鬆、物理治療等課程。
  • 所有作業場所均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範與本會安全衛生管理作業規範規定每半年辦理一次二氧化碳濃度測定。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強化科技資訊架構持續改善達成永續經營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建置血液管理資訊系統(BMS),使每一個捐血中心、捐血站、捐血室與捐血車的資訊均能相互連結,全台同步提供最新限捐資料,故能即時列管不適捐血者及攔截不合格血品,確保用血安全。所有的高端資訊設備均置放於專業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與DR(Disaster Recovery,災害復原)機房,同步異地備援,提升系統的穩定性與高度安全性,以防止不可預期的災難發生,避免影響捐血及供血業務。為維持該系統有效性,每年進行異地備援演練1次,因應災害發生時候備援,確保捐供血作業持續運作,達供血無虞之目標。
  • 從2018年血液管理資訊系統(BMS)上線之後設置「捐血人專區」系統,捐血人可在系統查詢歷次捐血紀錄、下次可捐日、表揚紀錄,線上下載捐血證明及「預約捐血」的服務,在一個月內的「全血捐血預約」,捐血定點都能接受預約,系統也會在預約日的2天前,主動以E-mail提醒;所有的操作在個人電腦、手機或平板都可進行,讓捐血成為一件既方便又簡單的好事,也為捐血人節省等候時間。
  • 建置血品自動貼標設備,提升輸血安全與效率:自2018年起率先委請廠商客製化自動貼標設備,該設備可自動執行血品標籤條碼之讀取、產標、黏貼、壓合標籤使緊密黏貼於血袋上及確保條碼檢核作業之正確性,提升輸血流程效率與安全。

  • 於2019年全面引進新款自動壓板機,替代手工作業,減輕人力負荷,使血液作業簡化與標準化、可追溯製程。

  • 打造更高品質之血液成分製備的作業環境:為符合PIC/S GMP的要求,台南捐血中心新作業場所著手規劃成分血品作業區、細菌檢驗室等整體作業動線,增進血品製程作業環境潔淨度,及強化整體血品流動鏈之品質控管,打造最佳的血品製備作業環境。
  • 預防無預警之停電,各捐血中心愛心樓及各捐血站皆設置緊急發電機或UPS不斷電系統,維持捐供血核心作業之正常運作。
  • 對於捐血人捐血檢驗皆採用國際血液中心主流系統,以確保國人病人用血安全,同時減少國際間差異。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國血國用平等調配供血無虞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偏遠及離島地區供血無遠弗屆,本會轄區各捐血中心非常重視偏遠及離島地區之供血。台北中心經航運每週運送血品至金門醫院,隔週運送至馬祖醫院;高雄中心每日配送血品至澎湖馬公捐血站,週三配送蘭嶼地區,綠島地區用血則由衛福部台東醫院領取血品代供綠島地區使用,以病患生命需求為考量,確保偏遠及離島地區供血無虞。
  • 高雄捐血中心以「南台灣、偏鄉、離島病患用血的守護神」獲得2019年第22屆「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週邊類/公益服務組」「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殊榮。
  • 本會配合政府「國血國用」衛生政策及依據「血液製劑條例」、「血液製劑發展方案」收集國人無償捐血之血漿原料運送至澳洲CSL血漿工廠,投產製造"國血製劑益康"產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第八凝血因子及第九凝血因子)以供應國內醫療使用。本會提供國血製劑自給自足,係為提升血液製劑品質安全,確保國內藥源穩定供應無虞,也避免引進國外製劑可能導入新傳染病原的風險,維護病患用藥安全。
  • 主動規劃運送血品至各城鄉醫療院所,縮短城鄉用血差異,保障每位需血療疾的病人的醫療權益。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廣設捐血場所

建立永續發展的基石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於各縣市廣設捐血點,並有巡迴捐血車觸及鄉鎮及外島,便利捐血人捐血,成為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愛心景點。
  • 持續規劃推動年輕族群捐血招募,每年設計年輕族群專屬捐血招募活動,為各市鎮未來血源建立永續發展的基石。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資源再利用

響應生態保育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本會努力促進擬報廢血液資源再利用,除了優先供應醫療用血外,讓剩餘無法供應的血漿可以資源再利用,減少血品浪費。
  • 對於不適合輸給病人之不合格血品,除銷毀外,在個資保密下,可提供國內生技廠商研發再利用,對醫院血庫內快到保存期限血品,協助轉供其他醫療院所,提升血品利用率及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 將無感染之虞的醫療廢棄物塑膠用品(如捐血用分離套)交由政府立案合格之資源回收廠商再利用,以減少焚化,降低空污,並達成資源永續利用。
  • 針對國血製劑及血品運送之保存箱,採購可重複循環再利用材料取代汙染環境的保麗龍,以減少環境污染。
  • 本會志工、員工及捐血運動協會會員,聯誼活動辦理黑面琵鷺保育等生態教育推廣,讓參與者了解個人生活與生態永續息息相關。
  • 利用電子化捐血登記表與電子檢驗報告及電子公文系統,減少紙張列印寄發,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節能減碳

創造友善環境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為因應時代潮流,本會已規劃將各捐血中心現有之中、大型柴油捐血車,逐年汰換為電動捐血車。
  • 於2021年10月25日取得「富邦號」中型電動捐血車之使用許可,為亞洲首輛電動捐血車。「富邦號」每次出勤採血作業,除可以減少48% 的碳排量外,更提供無噪音、無廢氣的捐血友善環境。
  • 增加室內捐血點,提升定點捐血比率及運用油電雙能源捐血車(1部)及無動力車(2部)辦理捐血活動,減少外出柴油捐血車出勤以降低廢氣排放。
  • 未來接受企業、團體或民眾等捐贈捐血車時,將環保電動車輛納入推廣。戶外捐血定點設置無動力捐血車,使捐血作業以電能取代柴油發電。
  • 推動電子化,建置「經費管理系統」、「公文電子系統」、「人事薪資/規劃差勤系統」及「財會系統」,實施線上簽核作業、電子交換及電子布告欄等各項相關作業,以電子化處理朝無紙化目標努力。
  • 2018年血液管理資訊系統(BMS)上線後,原紙本捐血登記表、健康問卷均改採平板或電腦輸入及數位簽名確認,並可提前「網路預填」,此外,鼓勵捐血民眾以電子郵件收取檢驗報告;導入醫院網路訂血,使訂血更具便利性、時效性與正確性,減少紙本及傳真作業,藉此無紙化措施朝節能減碳目標努力。
  • 捐血紀念品朝環保概念規劃及製作,申購物品及設備時,優先採購具有綠色標章或節能環保標章之產品,以減少環境污染,例如減塑、環保材質、包裝減量等。
  • 陸續汰換舊有儀器設備,引進相對節能及環保材質之新設備,例如:核酸檢驗:Grifols Panther System及免疫病毒檢驗:Abbott Alinity s System,功能多元化,效率提升,節省空間,並於新建置之實驗室設施優先使用節能及環保之材質。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護生公益與

保育海洋環境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台南捐血中心自2019年起,以冬季必到台南過冬的保育類黑面琵鷺為主題,及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合作設計黑琵意象吉祥物,透過捐血活動、捐血紀念品設計結合黑面琵鷺保育訊息,共同邀請愛心朋友一起發出更大的愛捐血、護黑琵聲音。
  • 所有實驗醫療廢水,均依環保法規處理,不隨意排放至水溝流到河川汙染海洋環境。
  • 員工健康促進活動結合淨灘,回收海岸汙染物,保護海洋生態。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綠化周邊保育

環境減少破壞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所屬辦公環境以植樹綠化周邊環境,對淨化空氣品質及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 台中捐血中心製作石虎系列各式贈品(娃娃吊飾、背包、飲料提袋),作為捐血紀念品,捐血車進行石虎家族相關系列之彩繪,以協助推廣民眾之動物保育觀念。
  • 自2015年起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透過捐血活動、捐血紀念品設計結合台灣黑熊保育訊息。每年高雄捐血中心以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吉祥物「黑寶」為主題,設計限量黑熊紀念品與定期定點捐血活動,讓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的可愛黑寶與愛心朋友一起發出更大的愛捐血、護黑熊聲音。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公平、正義的制度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本會暨各捐血中心各項人評會議之召開,皆按議事程序辦理,過程公開公正,公平合理。
  • 本會暨各捐血中心成立採購審議小組,採購案件經審議小組議決後,辦理公開招標、比價,過程公開公正,公平合理。
  • 本會內部制度規章制定,過程公開透明。

 

宗旨 響應SDGs目標

永續經營結合

多元夥伴關係

促進合作提升供血服務

台灣血液基金會具體作為
  • 本會長期參與亞太血液連線(Asia Pacific Blood Network , APBN),藉由與亞太地區各會員機構間知識經驗的交流、分享與溝通,提升台灣血液事業在國際的能見度,與國際接軌並學習新的科技與技能。亞太血液連線成立於2006年,目前除了本會之外還包含澳洲、紐西蘭、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北京、澳門、泰國等國家地區的捐供血機構為會員。APBN成立的使命主要是致力於亞太地區自願無償捐血的推廣,讓病患獲得安全、充足、有效、適合病情需求及符合成本的血液及製品。會員間藉由APBN定期的聚會溝通及平時執行資訊交流(Knowledge exchange)、政策合作、實務作業流程的比較及改善,提升血液品質。
  • 擴大捐血效應,與大型指標型夥伴展開異業合作,如LINE、臉書(FB)等國際企業,知名動漫、知名人士或藝人等,能更加吸引民眾關注捐血議題。
  • 強化與捐血團體(如社團、公司、行號、部隊及學校、廟宇)關係的經營,感謝及表揚辦理捐血活動,維護良好互動。
  • 建置「醫院網路訂血」,醫療院所可以線上訂血、下載電子媒體交換檔、申請血液諮詢等服務,並可以線上填報輸血反應、輸血感染調查及查詢捐血中心處理結果,為病人健康協同合作。
  • 配合政府政策設立新冠病毒(COVID-19)指定實驗室,協助國內厚植檢驗量能,執行血品安全調查,並通報疾病管制署作為防疫監測。
  • 針對捐血檢出HIV、HBV等傳染性疾病個案,依法通報疾病管制署,提升國內防疫效能。
  • 持續與亞太鄰近血液中心(包含新加坡血液中心、大陸長沙、江蘇、廣州血液中心)針對血液檢驗、捐血人招募等議題交換意見及學習,並與大陸青島血液中心簽訂合作協議,交流學習促進合作,永續經營夥伴關係。
  • 2021年國際扶輪社透過大型捐血車(大發扶輪二號)的捐贈過程,陳報台灣地區捐供血狀況提供國際總社了解,並與韓國扶輪姊妹社交流台灣血液招募的成績。
  • 2012年09月20日索羅門群島醫檢師、2019年11月27日香港紅十字會血液服務中心高階護理人員等至本會捐血中心交流血源招募與捐供血作業流程。
  • 2019年12月16-17日 韓國衛生福利部生物倫理政策司(Division of  Bioethics Policy,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與韓國紅十字會血液服務總部(KRCBS, Korean Red Cross Blood Services)派員至本會捐血中心參訪,學習重點包含:捐血招募、Bl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GMP等主題,並安排實地參訪捐血室、捐血車及捐血活動現場。
  • 2018年12月12日本會主辦第5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血液安全政策論壇,計有16個經濟體共42位代表至台北捐血中心參訪,實地瞭解高效能集中檢驗及血液處理的各項成效。
  • 2018年05月04日來自於馬來西亞、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尼等4個國家血液中心人員至台北捐血中心參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