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消息
2024.12.14
最新消息 | 台灣血液基金會 企業永續網
台灣血液基金會114年6月12日辦理「國血國用更安心 全民健康有保障」記者會,聚焦我國血液製劑自給能力,並呼籲持續強化國血製劑的自主供應體系。邀請到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林建良組長、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醫師、重症肌無力病友許秀美小姐、澳洲辦事處代表Mr. Robert Fergusso等政府、醫界代表與產業專家與會,展現我國在血液資源自給、用藥與臨床應用上的積極作為。

記者會邀請到政府、醫界代表與產業專家與會,前排左起澳洲辦事處代表Mr. Robert Fergusso、許秀美小姐、台灣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醫師、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林建良組長、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台灣血液基金會執行長王宗曦、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副理事長魏昇堂、台灣血液基金會顧問醫師洪正昇、台中捐血中心負責醫師林啟靈。
依「國血國用」衛生政策,「國血」定義包含由國人自願無償捐血而得之血液以及由國人自願無償捐得的血液所製造之血液製劑。透過民眾以及社會各界的努力,我國醫療用血已經完全達到自給自足、供應無虞;但血液製劑目前仍多仰賴國外進口產品,國血國用目標的達成仍有努力的空間。國際上各國致力於國血國用政策,推廣使用國血製劑產品,其中一項原因在於可避免增加外國傳染病感染源及其他不必要之風險。同時,衛生福利部頒訂「血液製劑條例」,第六條中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血液製劑發展方案」,確保血液製劑安全、品質及穩定供應,並促進血液製劑安全性技術之研發及發展國內血液製劑產業。
配合「血液製劑條例」公布施行,台灣血液基金會自96 年1 月起,辦理血漿原料收集,委託澳洲CSL血漿分離工廠製成國血製劑,目前已有多項血液製劑供應國內醫療使用,並依規定取得相關許可。目前包括有「20%人血清白蛋白」、「人類免疫球蛋白」及「第八凝血因子」三種製劑,供應國內醫療院所病人輸用並為國人健康挹注心力。
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指出,「國血國用」不僅是一句政策口號,更是台灣醫療韌性的具體展現。為建立國血製劑缺藥預防機制,除掌握國內市場需求趨勢外,更建立國內庫存機制,例如維持國血製劑免疫球蛋白至少2個批號、6個月以上庫存量,目前也極積洽詢並規劃多來源之血液製劑製造廠,以因應緊急突發之狀況。
為穩定需求,基金會已全面推動血漿運用效率與製程技術提升。近年來,國血免疫球蛋白製程持續精進,包含品質、安全透過國際製程與品質管理、可室溫儲藏等,擴增更多適應症並通過國家核可,嘉惠更多病患。所以侯董事長特別提到:「第二代新的免疫球蛋白(IVIG)技術突破以往需要冷藏的限制,不只濃度更好,還可用於室溫傳送。第一代的它必須要冷藏,所以在運送上面是較不方便的。」

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指出,「國血國用」不僅是一句政策口號,更是台灣醫療韌性的具體展現。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組長林建良也提到,當國際發生緊急狀況,無法及時跨國供應時,「國血國用」可保國內供應充足,同時也可降低相關疾病傳播風險。聲明國家推動國血國用,主要是希望全民可以使用到由國人無償捐出的血液,品質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血液,以及用這些血液所生產出來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國血製劑,讓民眾用得更加地安心。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組長林建良提到當國際發生緊急狀況,無法及時跨國供應時,「國血國用」可保國內供應充足,同時也可降低相關疾病傳播風險。
記者會邀請到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醫師進行專題說明,提及近年第二代國產免疫球蛋白製劑在製程上的進展,例如在病毒過濾、蛋白純化及安定性方面的技術持續調整與優化,也讓產品在品質管理與供應層面更具可參考性。
市場上大多數免疫球蛋白產品,經臨床醫師專業評估後,可應用於血液及風濕免疫,因原發性或續發性免疫球蛋白低下,以及多種自體免疫引發的神經免疫疾病的治療,如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慢性發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CIDP)、多灶性運動神經病變(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等。由於神經免疫類疾病的病程變化大、治療挑戰高,臨床對藥品的品質一致性與供應穩定性具有高度需求,產品來源與使用依據亦需謹慎考量,以確保治療連續性與病患照護品質。
葉醫師也分享病患案例,分享免疫球蛋白在神經免疫疾病的臨床應用現況,說明該類製劑在醫療上的角色與重要性。他強調,「產品來源透明、供應穩定、臨床證據可信」已成為醫師治療決策的重要依據,並肯定台灣血液基金會在推動國產血液製劑臨床連結與醫界溝通上的努力。

葉醫師分享免疫球蛋白在神經免疫疾病的臨床應用現況,說明該類製劑在醫療上的角色與重要性。
記者會另邀請到重症肌無力病友許秀美小姐分享14年前的那段痛苦記憶,罹病後眼皮下垂、講話講久了沒有力氣,甚至手都舉不起來,在經歷胸腺切除術、呼吸衰竭等治療,過程苦不堪言,都沒有好轉跡象。「讓我驚訝的是,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方式,比我預期的溫和許多,就像打點滴一樣,沒有血漿置換的那種讓人極度虛弱的副作用,整個療程也比較短,我的病情很快地穩定下來。」
許小姐改用免疫球蛋白製劑後病情好轉,現第二代免疫球蛋白產品,經臨床醫師評估後,可以用在血液及風溼免疫,以及多種自體免疫引發的神經疾病治療,讓病友的生活品質,能夠大幅提升。

重症肌無力病友許秀美小姐分享罹病的痛苦經驗,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方式,卻改善了她的生活。
澳洲辦事處代表Mr. Robert Fergusso表示,澳洲為全世界推行「國血國用」政策最成功的國家,希望能透過雙方的合作、分享更多成功的經驗。很榮幸澳洲能替台灣代工生產第二代優異產品,希望未來透過與基金會的繼續代工合作,能達到此提升雙方生技產業的目標。

澳洲辦事處代表Mr. Robert Fergusso表示,澳洲為全世界推行「國血國用」政策最成功的國家,希望能透過雙方的合作、分享更多成功的經驗。
台灣血液基金會強調,「國血國用」是確保國人用血安全的核心策略。透過政策推動、醫界支持與臨床驗證三方協力,國血製劑自給自足正穩步向前,未來也期望能提升我國醫療體系的整體韌性。
同時,台灣血液基金會也呼籲全民一同加入捐血行列。捐血不僅是一項公益行動,更是支撐台灣醫療永續、守護全體國人健康的重要參與。每一袋捐得的血液,都是國血國用的血液製劑生產的來源,也是急重症與罕病患者延續希望的關鍵力量。
台灣的自願無償捐血已然成為成功的社會運動,百分之百供應醫療院所無虞;國血製劑依照國家法規,透過國際先進製程將國人血液製程醫療產品,提供國人臨床使用所需。國血製劑更是國人捐出的血液,以高端科技製造,提供病患更安全又有效能的治療。邀請大家用實際行動捐血救人,定期捐血,響應「國血國用」政策,讓病患重獲新生。

記者會邀請到政府、醫界代表與產業專家與會,前排左起澳洲辦事處代表Mr. Robert Fergusso、許秀美小姐、台灣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醫師、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林建良組長、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台灣血液基金會執行長王宗曦、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副理事長魏昇堂、台灣血液基金會顧問醫師洪正昇、台中捐血中心負責醫師林啟靈。
依「國血國用」衛生政策,「國血」定義包含由國人自願無償捐血而得之血液以及由國人自願無償捐得的血液所製造之血液製劑。透過民眾以及社會各界的努力,我國醫療用血已經完全達到自給自足、供應無虞;但血液製劑目前仍多仰賴國外進口產品,國血國用目標的達成仍有努力的空間。國際上各國致力於國血國用政策,推廣使用國血製劑產品,其中一項原因在於可避免增加外國傳染病感染源及其他不必要之風險。同時,衛生福利部頒訂「血液製劑條例」,第六條中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血液製劑發展方案」,確保血液製劑安全、品質及穩定供應,並促進血液製劑安全性技術之研發及發展國內血液製劑產業。
配合「血液製劑條例」公布施行,台灣血液基金會自96 年1 月起,辦理血漿原料收集,委託澳洲CSL血漿分離工廠製成國血製劑,目前已有多項血液製劑供應國內醫療使用,並依規定取得相關許可。目前包括有「20%人血清白蛋白」、「人類免疫球蛋白」及「第八凝血因子」三種製劑,供應國內醫療院所病人輸用並為國人健康挹注心力。
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指出,「國血國用」不僅是一句政策口號,更是台灣醫療韌性的具體展現。為建立國血製劑缺藥預防機制,除掌握國內市場需求趨勢外,更建立國內庫存機制,例如維持國血製劑免疫球蛋白至少2個批號、6個月以上庫存量,目前也極積洽詢並規劃多來源之血液製劑製造廠,以因應緊急突發之狀況。
為穩定需求,基金會已全面推動血漿運用效率與製程技術提升。近年來,國血免疫球蛋白製程持續精進,包含品質、安全透過國際製程與品質管理、可室溫儲藏等,擴增更多適應症並通過國家核可,嘉惠更多病患。所以侯董事長特別提到:「第二代新的免疫球蛋白(IVIG)技術突破以往需要冷藏的限制,不只濃度更好,還可用於室溫傳送。第一代的它必須要冷藏,所以在運送上面是較不方便的。」

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指出,「國血國用」不僅是一句政策口號,更是台灣醫療韌性的具體展現。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組長林建良也提到,當國際發生緊急狀況,無法及時跨國供應時,「國血國用」可保國內供應充足,同時也可降低相關疾病傳播風險。聲明國家推動國血國用,主要是希望全民可以使用到由國人無償捐出的血液,品質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血液,以及用這些血液所生產出來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國血製劑,讓民眾用得更加地安心。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組長林建良提到當國際發生緊急狀況,無法及時跨國供應時,「國血國用」可保國內供應充足,同時也可降低相關疾病傳播風險。
記者會邀請到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醫師進行專題說明,提及近年第二代國產免疫球蛋白製劑在製程上的進展,例如在病毒過濾、蛋白純化及安定性方面的技術持續調整與優化,也讓產品在品質管理與供應層面更具可參考性。
市場上大多數免疫球蛋白產品,經臨床醫師專業評估後,可應用於血液及風濕免疫,因原發性或續發性免疫球蛋白低下,以及多種自體免疫引發的神經免疫疾病的治療,如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慢性發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CIDP)、多灶性運動神經病變(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等。由於神經免疫類疾病的病程變化大、治療挑戰高,臨床對藥品的品質一致性與供應穩定性具有高度需求,產品來源與使用依據亦需謹慎考量,以確保治療連續性與病患照護品質。
葉醫師也分享病患案例,分享免疫球蛋白在神經免疫疾病的臨床應用現況,說明該類製劑在醫療上的角色與重要性。他強調,「產品來源透明、供應穩定、臨床證據可信」已成為醫師治療決策的重要依據,並肯定台灣血液基金會在推動國產血液製劑臨床連結與醫界溝通上的努力。

葉醫師分享免疫球蛋白在神經免疫疾病的臨床應用現況,說明該類製劑在醫療上的角色與重要性。
記者會另邀請到重症肌無力病友許秀美小姐分享14年前的那段痛苦記憶,罹病後眼皮下垂、講話講久了沒有力氣,甚至手都舉不起來,在經歷胸腺切除術、呼吸衰竭等治療,過程苦不堪言,都沒有好轉跡象。「讓我驚訝的是,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方式,比我預期的溫和許多,就像打點滴一樣,沒有血漿置換的那種讓人極度虛弱的副作用,整個療程也比較短,我的病情很快地穩定下來。」
許小姐改用免疫球蛋白製劑後病情好轉,現第二代免疫球蛋白產品,經臨床醫師評估後,可以用在血液及風溼免疫,以及多種自體免疫引發的神經疾病治療,讓病友的生活品質,能夠大幅提升。

重症肌無力病友許秀美小姐分享罹病的痛苦經驗,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方式,卻改善了她的生活。
澳洲辦事處代表Mr. Robert Fergusso表示,澳洲為全世界推行「國血國用」政策最成功的國家,希望能透過雙方的合作、分享更多成功的經驗。很榮幸澳洲能替台灣代工生產第二代優異產品,希望未來透過與基金會的繼續代工合作,能達到此提升雙方生技產業的目標。

澳洲辦事處代表Mr. Robert Fergusso表示,澳洲為全世界推行「國血國用」政策最成功的國家,希望能透過雙方的合作、分享更多成功的經驗。
台灣血液基金會強調,「國血國用」是確保國人用血安全的核心策略。透過政策推動、醫界支持與臨床驗證三方協力,國血製劑自給自足正穩步向前,未來也期望能提升我國醫療體系的整體韌性。
同時,台灣血液基金會也呼籲全民一同加入捐血行列。捐血不僅是一項公益行動,更是支撐台灣醫療永續、守護全體國人健康的重要參與。每一袋捐得的血液,都是國血國用的血液製劑生產的來源,也是急重症與罕病患者延續希望的關鍵力量。
台灣的自願無償捐血已然成為成功的社會運動,百分之百供應醫療院所無虞;國血製劑依照國家法規,透過國際先進製程將國人血液製程醫療產品,提供國人臨床使用所需。國血製劑更是國人捐出的血液,以高端科技製造,提供病患更安全又有效能的治療。邀請大家用實際行動捐血救人,定期捐血,響應「國血國用」政策,讓病患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