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消息
2022.07.20
最新消息 | 台灣血液基金會 企業永續網
台南市仁慈會提供的早期捐血活動照。
「你沒看過喔?那我找幾張以前的照片給你看看!」台南市仁慈會的洪嘉璟小姐一邊回憶早期的捐血活動場景、一邊翻找佐證的照片。參與組織事務多年的洪小姐,從仁慈會創會之初,便協助舉辦捐血活動,直至現在。指著相片,她娓娓道著過去,在還沒有捐血車的年代,在每一場捐血活動上,往往都會看到在柏油路面上一字排開的塑鋼躺椅,以及列隊等候捐血的民眾。
台南市仁慈會,成立於民國74年、於82年法人化,現為會員制的社會福利團體。除了募血外,也提供弱勢團體的急難救助服務、接收社會局轉介的個案、認養不符合中低收入戶資格的小朋友,提供為期半年或一年的協助輔導等。在眾多仁慈會的業務中,捐血活動是從組織創立以來,每年度固定籌辦的大事。由於二位創辦人具備醫療背景、與捐血中心的程柏光先生有聯繫,恰逢當年捐血需要合作組織與推廣,便因此結下長達半世紀的深刻緣分。
序章:草創時期的披荊斬棘
洪嘉璟說,仁慈會成立初心,僅是因為兩位做業務的創辦人,陳文明先生與鄭坤和先生在工作途中,恰巧碰到一戶需要幫忙的人家,兩人於是慷慨解囊,並以此種下愛心的苗,開始協助弱勢案家。緣分說來有趣,如此「自掏腰包」行為延續至組織草創時期,會員少而活動多,經費往往來自會長們捐補赤字;後來透過知名電台台長廣播、推廣仁慈會理念、尋覓志同道合者,會員於是從三百位暴增到一千多位,起初仁慈會也是透過廣播宣傳捐血資訊。可惜的是,在醫療知識不普及的年代,舉辦捐血活動常落得像是唱獨角戲。
「早期,大家都很怕捐血。人們會覺得,自己都沒血液了卻要捐血?!」此外,捐血現場突發狀況多,比如民眾容易緊張、捐血後會暈針等等,籌辦單位的臨場反應能力再好,都有可能因此影響等候民眾的心情與意願。
為了讓捐血活動貼近人們日常與活動地,仁慈會每三個月便舉辦一次、特意挑選人潮最多的小北夜市商圈,希望由此增加年輕族群的捐血動機。在活動日前,成員們便一手拿大聲公、一手握方向盤,開著車沿街放送,邀請民眾來捐血。曾經有一次,全台舉辦捐血長跑,四十八小時內各縣市接力捐血。當時仁慈會的會員與志工,早上在台南東區文化中心拉起捐血布條、張羅醫療講座,直至下午五點才抽完最後一袋血。日落後,大夥兒隨即動身到小北夜市,六點半準時讓等候的民眾站上捐血車。捐血人一位接著一位地推進時間,午夜十二點半,義工們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81年台南地區捐血長跑聯歡晚會,手工記錄的年代,台南市仁慈會也參與捐血長跑活動
多數時候都站在服務台前迎接捐血人的洪小姐,因為家族遺傳史緣故,僅有一次捐血經驗。那一次,正巧是仁慈會第一次到台南中山公園舉辦捐血活動。洪小姐解釋,隨著小北夜市與東帝士百貨商圈沒落,特意到小北商圈捐血的民眾也隨日遞減,仁慈會與捐血中心於是決定更改捐血活動舉辦地。如拓荒者一般,組織在民眾尚未熟悉中山公園為捐血地的82年5月,只募到一百多袋血。這樣的挫折並沒有因此使得仁慈會放棄舉辦捐血活動,成員們亦無因此感到灰心。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更為珍惜在當年,願意秉著「捐血救人」初心,義無反顧地踏上捐血車的民眾。
「感謝早期跟著活動與推廣的捐血人,奉獻一袋血就是給我們一個力量,有人相信這個理念、有人願意踏進來填資料。」民眾懷著單純的信念,相信他的一袋血,可以救到社會上急需的陌生人。那樣不求回報的念想,是參與捐血活動幾十年的洪嘉璟,銘刻至今的一楨畫面。
在小北夜市捐血的捐血活動現場。
捐血民眾躺在簡易躺椅,感受夏天的燠熱與忍受冬天的寒風,挺著或煩悶或刺骨的身軀,讓血液緩緩流出身體。民國八零年代以前的台灣,彷彿是個萬物(醫療知識、物質資源、人們意願)皆缺乏的年代,卻同時是一個甚麼都有的時代──心靈因人們願意接觸捐血活動而富足的組織成員們,帶著每一個善意給予的動力,持續推廣捐血活動至今。
民國88年仁慈會的捐血活動留影。
每年固定舉辦捐血活動的台南市仁慈會。
新頁:一場美好的仗之後
台南市仁慈會成立至今,持續舉辦捐血活動數十載、看著台南從成立捐血站到捐血中心,彼此間彷彿有歷經數場革命般的情感紐帶。現在的他們,每年六月第一個周末在台南公園舉辦捐血活動。活動日前,依然會透過電台廣播,讓老一輩的捐血人獲取最新消息。除此之外,組織成員們會製作海報、經營社群媒體與年輕世代互動,更新捐血益處與知識。
隨著人們教育程度提高、醫藥衛生觀念日漸普及,願意捐血的民眾日益增加。對現在的仁慈會而言,募血追求的已不再是募集幾百或幾千袋血液,而是期待透過一場場捐血活動,提倡「捐血可以救人」的純粹初心,與下一個世代的人們,延續這份不求回報的情緣,台南市仁慈會截至112年共551位首次捐血人,捐血人數14,589位、22,256袋,嘉惠醫療用血。